周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常见海鱼的种类图片详细介绍海鱼的分类
TUhjnbcbe - 2021/9/4 0:49:00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6/6195051.html

雀鲷科

雀鲷科鱼生活于珊瑚群落及附近,以及岩礁地区,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区。雀鲷鱼属体型都相对比较娇小,喜欢在珊瑚礁附近活动。当遇到敌害时,则会迅速遁人珊瑚礁丛中,使敌人只能“望礁兴叹”。和小丑鱼一样,雀鲷科属的鱼亦具有很强的领地观念,不允许其他鱼进人。雀鲷科鱼大多呈靛蓝或纯蓝色泽,也有部分的品种是蓝*色系的,因其颜色非常相似,所以给分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而且在被捕捉或转入新的环境后,会失去原有的光泽。雌雄两性外表差异不明显,只有在保育与孵化期间,雌雄两性才会因颜色的改变而有所差异。

(1)三点白。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中。体色为黑色,布有三个白斑。背鳍两侧下方各有一个白色斑块,第三个位于前额的中央。极易捕获,体格强健,容易饲养,爱抢食。水族箱内多以珊瑚岩石作躲避藏身之处。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性情温和。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及人工专用饲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最大体长可达14厘米。

(2)红小丑。又名火红小丑鱼、马勒小丑鱼。色彩十分艳丽。后部深红的颜色更加浓艳。成鱼眼睛后有一条黑边白斑盖过鳃盖,幼鱼有两条白斑。鳍圆,颜色较体色淡。雌鱼个体较雄鱼稍大,栖息于菲律宾、西太平洋至日本的珊瑚礁中。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如卤虫、淡海水轮虫、淡水鱼虫及人工专用饲料。红小丑性格温和,有领地观念,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干克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10厘米。

(3)透红小丑。又名棘颊小丑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马达加斯加岛的珊瑚礁、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昆士兰。体格较强壮。体色为浓艳的深紫褐色。鱼体头部、躯干中部及尾部分别有三条白细条纹呈垂直状穿过。该鱼和其他小丑鱼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其眼睛下有一对长刺;而其他小丑鱼则长在鳃后部。头部鳞片较多,栖息于鱼缸的中下层,生性好斗,最好与大小不同的其他鱼混养。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及人工海水鱼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O02,水量千克以上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18厘米。

(4)公子小丑。栖息于印度太平洋地区,从斯里兰卡到菲律宾及澳大利亚北部的珊瑚礁中。体色为橘*色,三条黑边白斑条纹垂直通过体前中后部,中间白斑中轴向前突出,各鳍均为圆形,轮廓为黑色,其余部分与鱼体色相同,眼睛为黑色,头短而粗。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温和,有领地观念。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及人工专用饲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克以上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15厘米。

(5)银背小丑。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一条白窄条纹从吻端沿鱼体直至尾柄末端,瞳孔边有金框圈住黑眼睛,鳍圆形,颜色较鱼体色浅。分布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温和。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饲料生物及人工专用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14厘米。

(6)*尾蓝魔*。广泛分布于包括红海的印度太平洋地区。鱼体的3/4多为艳蓝色,背鳍前部有棘刺,背鳍和腹鳍的棘刺亦为艳蓝色。鱼体的其余部分为*色至橘*色,鳍的边缘为白色。栖息于整个水体,有领地观念,喜群集。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冷冻食品及人工海水鱼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50千克以上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8厘米。

臭都鱼科

臭都鱼科共有十多种鱼,比较著名的为狐狸倒鲷、腥臭都鱼、小臭都鱼等。管状嘴,主食海藻和其他海中植物,也摄食小鱼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在海水水族箱内,也能吃人工饲料、血虫等饵料,另外如海带、蔬菜也是其主要食物。背和臀上的刺都有*,如不慎被刺,会引起剧痛、麻木、红肿,但无生命危险,捕捉时应十分小心。狐狸倒鲷分布于从东印度群岛到所罗门群岛浅水区的海藻中。面部图案像獾,故又叫“獾鱼”。嘴小,呈圆筒形,头部有黑白条纹,鳃盖、鱼体及鳍为*色,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植食性杂食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无脊椎动物(草履虫、水螅、蚯蚓、软体动物、昆虫等)饵料、藻类及人工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

皮剥鲀鱼科

皮剥鲀鱼科属鲀形目,其背鳍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背鳍有一根棘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会竖起,以起到威慑的作用。使其他肉食鱼类望而生畏,不敢贸然下口。它们的游姿比较滑稽。只靠背鳍后部和臀鳍来游动。加上其圆圆的嘴巴及小小的眼睛,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来游去,使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摸摸它们。但你可千万不要去碰它们,因为它们的牙齿是非常锐利的,在自然水域中,它们可以咬碎螺类和一些贝类、珊瑚石等。海星、海胆等平常鱼类望而生畏的海洋生物都是它们的口中美食。该科鱼类睡觉姿势相当特别,它们平躺在水族箱底,一动不动,乍一看还以为是死了呢,可只要你凑近一点仔细看看,你便会发现它眼珠子还不时地朝你翻动几下。它们一般不挑食,对各种食物都来者不拒,尤其是含肉质性的天然饵料。

(1)小炮弹。广泛分布于东非、印度洋以及太平洋中部。腹面较尖。背部微曲,体色呈深褐色,之中掺杂着大大小小的白色斑点,胸鳍、第二背鳍及臀鳍无色,栖息于整个水中,肉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及人工专用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50厘米。

(2)女王炮弹。分布于加勒比海、大西洋西部海域。体色褐绿,带有浅色斑纹,嘴唇为蓝色,满口牙齿。头部蓝色条纹穿过。尾柄处有一浅蓝色条纹垂直穿过,将躯干部于尾部分开。肉食性鱼类,生性好斗,栖息于整个水中。可喂给动物性冷冻食品及人工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60厘米。

(3)鸳鸯炮弹。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到夏威夷的浅水区。体形较修长,身上花纹较独特,似现代派图案,故又叫毕加索炮弹。嘴边有一*线穿过,显得嘴很大。肉食性,性情温和,栖息于整个水中,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及人工用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30厘米。

棘蝶鱼科

棘蝶科鱼食性复杂。小型或较小型鱼食性和蝶类鱼相近,偏向非固定小型动物,较大型的鱼主食鹿角珊瑚及小型甲壳纲动物;刺盖鱼科和刺蝶鱼科中的大部分种类,主食海绵,海绵的摄食量占其食物`总量的70%~95%。但是在水族箱内,没有这些适口的天然食物,只能用其他食物代替,因此有些不能改变食性的鱼便不能驯养了,这也是人们不能采集一些奇异鱼科的一大缘故。一般可供诱食开食的食物有动物性饵料,如蛤蜊等鲜贝类、鲜活的虾类、鱼类、鲜头足类;植物性饵料,如紫菜、海带等一些海藻类,茭白、白菜、卷心菜等一些蔬菜。

(1)皇后神仙鱼。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地区,从东非海岸到夏威夷和澳大利亚,均有其身影。较珍稀,可以长得很大,喜爱和其他较大的鱼一起生活。眼睛周围有深色条纹,成鱼身上有*色斜线,尾鳍为*色;幼鱼体色深蓝,有白色斑纹,臀鳍、背鳍和尾鳍上都有深色斑点。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杂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无脊椎动物冷冻食品,植物性饲料及人工专用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38厘米。因成鱼色纹绚丽,气势雄伟,具“王者”风范,因而得名。选养时幼鱼体长最好在三厘米以上。幼鱼易驯,驯养后,可在水中至手上取食。成鱼强健,但初养时环境改变会影响摄食,主要饲喂水蚯蚓,切碎的蛤、鱼、虾、猪肝等多种食物,辅以海苔、紫菜、半熟菠菜(切碎)。饲养得当,成长迅速,营养良好的个体,蓝色呈荧光。同种易斗,应多置珊瑚、人工洞穴、底洞扩大的小花盆侧置,使之躲避分隔,若争斗不息,只能单养。混养时宜选同等大小的异种。初养阶段,宜置安静处,光线不能骤明骤暗,以免受惊拒食。

(2)石美人。分布于东印度群岛到萨摩亚群岛和西大西洋地区的珊瑚礁中。该鱼有一个特点,雄鱼可与一群雌鱼交配,如果鱼群中的雄鱼死亡或是离开,其中一条雌鱼会变性以代替原先的那一条雄鱼来行使职责。该鱼对铜离子浓度非常敏感,尾部和身体的前部为鲜*色,身体后半部为深蓝色,额头有一蓝色小斑。为杂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昆虫、蠕虫、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饵料、藻类及人工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15厘米。

(3)马鞍神仙。分布于印度洋的珊瑚礁中,爱独游或成对活动。鱼体小段为*色带蓝色斑点。两端各以浅蓝色条纹与鱼体前后两段分隔,带深蓝色斑纹的后段盖住尾柄和尾鳍。鱼体前段则由浅蓝条纹形成一个倒三角形区域,头下部及鳃盖刺为淡米色,除胸鳍外,所有的鳍均有浅蓝色的边线。幼鱼体色为深蓝色,有白色垂直条纹。该鱼价格昂贵但深受人们青睐,需要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躲避处。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杂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植物性饵料及海水鱼人工专用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30O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

隆头鱼科

隆头鱼科是一个庞大的族群,有五百多种。常见的隆头鱼科有海猪鱼属的花鳍海猪鱼、莱姆海猪鱼、暗额海猪鱼;尖嘴鱼属的杂色尖嘴鱼;锦鱼属的新月锦鱼、纵纹锦鱼、栅纹锦鱼、钝头锦鱼、大斑锦鱼、蓝苜锦鱼;拟隆头鱼属的细拟隆头鱼;准雀鲷属的九线红准雀鲷;裂唇鱼属的裂唇鱼(飘飘、医生鱼);唇鱼属的三叶唇鱼。此科鱼游泳时不用尾鳍,只用胸鳍,腹鳍的功能主要是操纵方向或应付紧急情况。无鳔,不游泳时便侧卧于水底。单性鱼群易发生性变更,属卵生。牙齿锐利,体弱,受伤者易受到同伴的攻击,在遇到危险时,常会钻入珊瑚、沙中隐避一段时间,杂食性,贪食易养,在投饵上应加以控制,否则易饱食而死。

(1)蓝西班牙。分布于加勒比海、大西洋西部的岩石区。吻尖、幼鱼上半部从眼睛到背鳍后部的上半部鱼体为紫蓝色,其余部分为鲜*色,成鱼上是红色,侧腹下半部为*色,幼鱼可作清洁鱼,一般主要饲养幼鱼。栖息于水体底层,杂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50厘米。

(2)飘飘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珊瑚礁及岩洞洞穴中。经常从其他鱼的体表、鳍甚至口中挑出寄生虫,故又叫“鱼医生”。背部浅褐色,侧腹和腹部呈乳白色,一道渐宽的黑色条纹从吻部延伸至尾鳍后部,鱼体后中部的浅蓝色区域更加凸显出这道黑色条纹。肉食性鱼类,栖息于整个水体,性情温和。主食寄生虫或喂给人工专用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无脊椎动物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12厘米。

刺尾鲷科

刺尾鲷科又名粗皮鲷科,该科鱼的体型特征是侧扁形,体高,呈扁椭圆形,尾柄基部有一个尖刺,用来防御敌害及领土的争夺,这也是其名的由来。背鳍和臀鳍的基部很大,鳞片末端有小突起,使得皮肤比较粗糙,故又名粗皮鲷科。额头从背部向下陡斜,显得头部小而躯干部大。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很难区分,只在繁殖期间,雄鱼体色较雌鱼深。喜食藻类,若饲养水族箱内藻类较少时,更应注意其饵料的供给,一般每天需喂食3~4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后,对于人工配比饵料也能欣然接受。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喜欢成群地生活于珊瑚礁附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族箱宜大,缸内应多布置珊瑚石,使环境复杂些,以防止同种鱼间的争斗。

(1)*三角倒鲷。主要分布于夏威夷附近的浅水区。身体椭圆形,背鳍高大,体色为鲜*色,俗称*金鲷。尾刺为白色,鳞小,体表显得相对光滑。栖息于整个水体,有领地观念,杂食性,可喂给藻类、血虫等动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海水造景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0厘米。

(2)蓝倒鲷。分布于东非到太平洋中部的珊瑚礁中。体侧高,全身大部分为宝蓝色,背部有一条长似黑斑,尾鳍中央有*色三角形图案,尾柄上有可收缩的尾刺,平靠在鱼体上。生性活泼好动,饲养水体相对要大,体色会随着鱼龄的增加而变浅。栖息于整个水体,生性好斗。杂食性,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藻类及人工饲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海水造景缸内。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

(3)大帆倒鲷。分布于印度至太平洋之间的海域。体侧高,背臀鳍宽大,体侧有白色条纹垂直穿过,体色为黑褐色,尾鳍为浅*色,尾柄处有透明状尾刺。可喂给藻类、动物性浮游生物及人工饲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40厘米。

蝴蝶鱼科

蝴蝶鱼科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常见有六个属,即镊上鱼属、马夫鱼属、霞蝶鱼属、少女鱼属、副蝴蝶鱼属、蝴蝶鱼属;另外还有双带属、杜鹃属、圆蝶属、伪蝴蝶属等,共计一百多种。体型扁平,尖而小巧的嘴完全适于在珊瑚礁中自由穿梭及摄食,多彩的体色可作为平常的掩护色,起到修饰、保护的目的,各种不同的体色也可作为种类区分的依据。

蝴蝶鱼科鱼是广大养鱼爱好者钟情的鱼种,但是,因为其食性的关系,却是饲养难度很高的鱼类。它们多以珊瑚纲动物为主食,藻类、海绵也是其喜爱的食物。珊瑚纲动物和小海葵都是蝴蝶鱼喜欢的食物。另外,在珊瑚间的空隙及空穴中藏着大量的“小虫子”,那是一些原生虫类及甲壳纲的小个体,蝴蝶鱼会利用其天生的小尖嘴将它们一一揪出,美美饱餐一顿。这些食物在自然海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可是在水族箱内,这些小不点却难觅踪影。这对蝴蝶鱼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对蝴蝶鱼的食物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喂一些生物饵料,如活鱼虫、血虫、丝蚯蚓等,它们会用小嘴先啄几下,看看大小是否合适,是否适口。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特别是个体较小的鱼。除了食物外,饲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对水质的调控,一定要将水质调节到最佳状态。切忌水质的突变,否则它们的食欲会大大降低。雌雄两性鱼类在外观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繁殖时期,雌鱼腹部会较雄鱼大,产浮性卵。

(1)人字蝶。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珊瑚礁中,十分受人青睐,易捕捉。鱼体3/4为白色,具白色条纹,成人字形,此为其名的由来,眼部有黑色垂直斑纹穿过,背鳍前部为棘刺,后部为纯*色,有黑色眼斑,成鱼有丝状延伸物。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杂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0厘米。

(2)月眉蝶。分布于从非到澳大利亚及夏威夷的浅水区。头部有黑色斑纹通过眼睛,斑纹前方有一细白线,而后方有较粗的斑纹,使之看上去似浣熊头部的皮毛,故又叫浣熊蝴蝶鱼。幼鱼背鳍后部有眼斑,成鱼则消失,尾柄上有一黑色斑纹。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杂食,偏肉食性,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及藻类,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1厘米。

(3)*火箭。分布于红海、印度太平洋地区,中美洲北部和墨西哥的浅水区的珊瑚中。该鱼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长嘴,这便于它摄食一些隐蔽得较深的食物。体色主要是鲜*色,但头上部、鳃盖白,前为黑色,下部为银色,臀鳍末端与躯干相连处有一黑色眼斑。栖息于水体中下层,肉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7厘米。

(4)黑白关刀。分布于红海及印度太平洋地区。该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白色的向外延伸的长背鳍。体色为白色,上有两条向后倾斜的黑色斑纹,背鳍后部及尾鳍为纯*色。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杂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

海龙科

海龙科种类较多,广泛分布于海洋各处,大都生活在沿海多海藻的水域,作垂直游泳,在雄鱼的腹部常有育儿囊或育儿袋,卵产在其内进行孵化,雄鱼负有孵育责任。海龙科的海马、海龙为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鱼类,可以强身补肾,消炎止痛等,目前已进行人工养殖。在水族箱内,它们或躲藏在珊瑚礁的缝隙中,或用尾巴将身体牢牢地抓住珊瑚枝节等附着物上。因为它们的体型比较独特,为海马形,或拉直的海马形,嘴巴很小,摄食十分有趣,再加上鲜艳的体色,颇受广大水族爱好者的青睐。海龙科有十余属,我国常见的有以下几属:海蝎鱼属、相吻海龙属、海龙属、冠海龙属、拟海龙属、刁海龙属、海马属。

(1)斑节海龙。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珊瑚礁中,东印度群岛和太平洋西部。体色浅*,身体环绕着等间距的红棕色斑纹,吻呈圆筒状。背鳍红色,幼时白边。栖息于水体底层,肉食性鱼类,生性温和,胆小,可喂给动物性浮游生物。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海藻缸内。最大体长可达18厘米。

(2)*金海马。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海岸浅水水域。直立游泳,鱼体上覆盖着盔甲板,吻长,头部状似马头。食活饵,最好是小鱼和甲壳纲小动物,应饲养于较大的水族箱内,有草枝等物体供其攀附。栖息于水体中下层。肉食性鱼类,生性胆小,宜单养,可喂食动物性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养有海藻的水族箱中。最大体长可达18厘米。

第5页/(共6页)

海鳝科

海鳝科鱼身体修长,体色美丽繁多,饲养相对比较容易,成活率高,适合养在大水族箱内,姿态十分美丽。因为它们属于夜行性鱼类,白天一般会钻在岩石缝内不出来活动或活动量较小,所以在水族箱的布景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人为地多布置些洞穴石缝,以利于它们白天作为隐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它们白天也会出来觅食、游动,一般只会将头露出。喂食内食性鱼类时应十分小心,一般用工具喂食,因为当喂食时.它们住往比较兴奋,会不时地将头伸出水面,这样对喂食者是相当危险的,切忌用手喂食.以免被咬伤。水族箱需加盖,不然容易跳出。

(1)蓝带管鼻鳝。分布于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的岩石隐蔽处。鱼体修长且扁平,能将极长的身体卷起来,塞进最小的裂缝中,或绕在岩石与珊瑚上。鱼体深蓝色,有鲜*色的鳍,双颌很长,鼻孔呈叶状、*色。栖息于水体底层,肉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厘米。

(2)雪片海鳝。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及红海的礁石中。鱼体上有两排间距均等的黑斑点,每两个黑块之间有雪花般的白斑纹,具微小的鳞,无胸鳍和腹鳍。栖息于水体底层,肉食性,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70厘米.

(3)斑点裸胸鳝。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地区,国外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夏威夷群岛、非洲东岸,生活于珊瑚礁丛或岩礁中,为近岸底栖鱼类。体色变化较大,一般为浅*褐色,腹部色较浅,体有较大的深褐色斑点。眼小而圆,位高侧,背鳍、臀鳍、尾鳍发达。肉食性鱼类,可喂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可饲养在水温26℃,比重1.,水量5OO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90厘米。

第6页/(共6页)

海鳝科

海鳝科鱼身体修长,体色美丽繁多,饲养相对比较容易,成活率高,适合养在大水族箱内,姿态十分美丽。因为它们属于夜行性鱼类,白天一般会钻在岩石缝内不出来活动或活动量较小,所以在水族箱的布景方面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人为地多布置些洞穴石缝,以利于它们白天作为隐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它们白天也会出来觅食、游动,一般只会将头露出。喂食内食性鱼类时应十分小心,一般用工具喂食,因为当喂食时.它们住往比较兴奋,会不时地将头伸出水面,这样对喂食者是相当危险的,切忌用手喂食.以免被咬伤。水族箱需加盖,不然容易跳出。

(1)蓝带管鼻鳝。分布于菲律宾群岛、东印度群岛的岩石隐蔽处。鱼体修长且扁平,能将极长的身体卷起来,塞进最小的裂缝中,或绕在岩石与珊瑚上。鱼体深蓝色,有鲜*色的鳍,双颌很长,鼻孔呈叶状、*色。栖息于水体底层,肉食性鱼类,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厘米。

(2)雪片海鳝。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及红海的礁石中。鱼体上有两排间距均等的黑斑点,每两个黑块之间有雪花般的白斑纹,具微小的鳞,无胸鳍和腹鳍。栖息于水体底层,肉食性,性情温和,可喂给动物性饵料。可饲养于水温26℃,比重1.,水量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可达70厘米.

(3)斑点裸胸鳝。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台湾地区,国外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夏威夷群岛、非洲东岸,生活于珊瑚礁丛或岩礁中,为近岸底栖鱼类。体色变化较大,一般为浅*褐色,腹部色较浅,体有较大的深褐色斑点。眼小而圆,位高侧,背鳍、臀鳍、尾鳍发达。肉食性鱼类,可喂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可饲养在水温26℃,比重1.,水量5OO千克以上的水族箱内。最大体长90厘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海鱼的种类图片详细介绍海鱼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