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口女教师奔赴大西北,只为做好这一件事 [复制链接]

1#
刘*连医生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01/9392368.html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于扬通讯员周书坤

核心提示远离周口,到陌生的*工作,既有离家的孤寂、气候的不适应,还有新工作带来的压力,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坚持。

自河南省年教育系统实施援疆支教计划以来,周口市一大批教师忠诚使命、无私奉献,把大爱和智慧灌注在祖国的边关大漠,诠释了新时代周口教师“心系民族教育、寸草报洒春晖”的质朴情怀。来自周口市的毕雪静,就是河南省首批万人援疆支教中的一员。

舍弃小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支教边疆

年暑假,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语文老师毕雪静,响应河南省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与其他名援疆教师来到哈密,担任哈密市一中高一年级语文老师,开始了她的援疆支教工作。

入疆之初,时差、气候给她来了一个下马威。“这里气候很干燥,身体很不适应,干燥的空气让鼻腔饱受摧残,呼吸就是一种痛,嗓子直冒火,流鼻血。”毕雪静说,哈密与河南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加上气候原因,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还需要应对干躁的天气和早晚温差大的种种不适应,以致很长一段时间都闹头疼。最明显的是,短短几个月,她的身体明显的消瘦了很多。

随着工作的推进,学校*委领导班子也不断对支教老师走访关切,问寒问暖。生活上,不仅高标准解决老师们住的问题,还给予生活补贴,逢年过节组织慰问活动,让大家在千里之外的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因为学校领导的信任和关心,毕雪静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她把课堂作为平台,吸引当地老师观摩学习,为他们答疑解惑。把每节课作为研究的起点,按照先适应学情,点亮课堂,怎样走进学生心里,让老师们切身感受到学生学的课堂效果为切入点,书写她的援疆大爱情怀。

毕雪静说:“可以说我们同事之情、师生之情,已经不仅仅是友谊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关爱学生言传身教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在毕雪静28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一直秉持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向学生传授“爱与美”。她说:“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课堂,是我的最爱,即使不能长成天山雪松的高大,至少也要有沙漠胡杨的坚强。”面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面对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毕雪静鼓励自己要充满信心,支教工作,不能光有一份爱心,还要有耐心,更多的是要有一份责任。

“要让学生在最快时间内喜欢上语文,提高成绩,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我这个老师。”毕雪静说,她决定先从阅读、写作着手,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日记,抄写读书时遇到的句子,她给学生日记写的批语,多是为学生开导、解悟,有时内容甚至比日记内容还多,有的学生看到批语后又以日记的形式跟老师互动交流。

春华秋实,在教书育人和援疆支教的道路上,她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她是河南名师工作室成员,是首批跟岗研修指导老师,同时还获得“三八红旗手”和“优秀教师”称号。今年10月,她和名师工作室的刘坚和马洁老师一起接受哈密市电视台采访,《哈密日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在刚结束的哈密市一中名师示范课中,获得一等奖。

这些荣誉,凝聚着一位人民教师无私的爱,承载着河南援疆教师的深情厚谊,饱含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秋天,学校准备成立一个传统文化的社团,得知她是中华诗词学会成员,就把这个工作交给她,她知道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同时她也很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分享给这里的学生。做海报,定学员,拟讲稿,她忙得不亦乐乎。

在大西北这块土地上,毕雪静无愧于河南人民的嘱托,无愧援疆教师的称号,无愧于内心。她用开朗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人生,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去谱写属于自己生命和人生的辉煌乐章!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沈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