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于扬李玉坤通讯员郜敏许亚洲
一大早,朱晨晨便早早地来到了果园,因为有外地批发商来收桃,他要带着工人把桃子采摘分装,等批发商过来验收。“今天订单卖出去6万斤,就早点出工了,等经销商一来就可以直接装车。”看着忙碌的工人和新鲜的桃子,炙热的阳光也抵挡不住朱晨晨内心的喜悦。
生于年的朱晨晨,是周口市太康县王集镇的一名“农二代”。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承包土地种果树。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里跟着父母学种地。如今,经过8年时间的摸爬滚打,朱晨晨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桃子大王”。现在,他种植的亩果园外加果园里饲养的柴鸡,每年纯利润收入达到了万元。
从20亩到亩,两代农民种出一片“新天地“。
“这最早的时候不是桃树,是苹果树。我小的时候,经常在果树下跑着玩,大人在果园里干活。”7月27日,站在挂满果实的桃园里,30岁的朱晨晨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
焦堂,是太康县王集镇下辖的一个村子,早在20多年前,朱晨晨的父辈就在这里开启了果树事业。只是那时候的朱晨晨还小,对果林的记忆只停留在儿时的欢乐中。他不知道的是,伴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家的果园也在扩大规模,从最早的几亩扩大到10多亩、20多亩。
而到了朱晨晨高中毕业那年,家里的果园已经像滚雪球那样达到了上百亩。因为自己是家中的长子,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朱晨晨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留在家中和父母一起照管农场。
可是,真到了自己上阵种果树了,朱晨晨才觉得脑海里一片空白。一切只好从头开始,他跟随父母学、自己从网上学,逐渐积累学习果树种植管理知识。如今,朱晨晨却已经是桃树种植方面的“专家”,从施肥打药到杀菌防虫,再到梳果采摘,每一个环节他都如数家珍。
“果园年就成立了,年父母交给我来经营,我接手后首先扩产多亩,到现在已有亩地的规模。果树品种也丰富了很多,现在桃园里有苹果、桃树,其中,桃树就有6个品种。”朱晨晨说。
除了在扩大规模上想办法,90后“新农人”朱晨晨还在营销方式上找出路。他主动拥抱互联网和电商,入驻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