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河南周口高标准农田强支撑粮食生产有保障
TUhjnbcbe - 2025/2/28 17:31:00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省周口市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一批“黑科技”的硬核助力,让农田变成了“智慧田”,农民种地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粮食生产也更有保障。

入冬以来,由于多日无有效降水,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流转的亩土地出现墒情不足。站在地头,老刘轻触屏幕,地里自走式喷灌设施立即均匀地为小麦播洒“甘露”。老刘说,这套“黑科技”是政府建设高标准农田时安装的,他的地里就有6套。

“这个比较匀,以前靠人工浇的时候有的地方浇透了,有的地方浇不透。这个比以前能节45%的水。”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

刘天华说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仅浇地方便了,抗涝灾的能力也加强了。年秋季的严重内涝,高标准农田在保障粮食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我们那个水面儿当时的时候不敢设想,满地尽是水,现在我们高标准良田建设都是沟渠相通,我们在短短三个小时“哗”都下去了,今年我们高标准农田的农作物比一般地块儿的还是好可多。”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就能够为农业腾飞插上“科技翅膀”。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作为周口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不仅植入了水肥一体、自动喷灌设施,还把物联网、气象服务、病虫害监测防治等智慧农业融入其中,实现对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所需水分、养分,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刘天华的亩土地就在商水县张庄镇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内,安装在田间地头的各种农业新装备,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实时传送,让老刘“一机在手,种地无忧”。

“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打开手机,可以看到一个墒情,一个苗情,一个病虫害,对我们管理上的就是更精准,更有效。通过高标准农田的打造,智能化的运用,我们种地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

基础设施的改善,新科技的植入,为周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上了“双保险”。近日,国家统计局周口调查队发布数据,经对全市夏、秋粮产量抽样调查样本实割实测和播种面积遥感监测并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核准:年,周口粮食总产量为.74亿斤,占全省粮食产量的14.12%,稳居全省第一,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出周口贡献。

“年是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周口上下扛牢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产量实现连续4年稳定在亿斤以上,彰显了周口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担当和作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周口调查队队长李炜韬说。

目前周口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万多亩,“十四五”时期,周口还将编制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提质改造。到年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亩均投资元以上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万亩以上。

“我们要大力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确保十四五末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突破亿斤以上。”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说。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王振伟沈琳桂商水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周口高标准农田强支撑粮食生产有保障